印度通告全球,配合中国战略,绝不将稀土给美国,莫迪为何态度急转?美国印太战略恐破产
据环球时报报道,2025年10月,一则来自新德里的消息搅动了全球地缘政治棋局trx。印度产业界集体表态,多家企业公开承诺从中国进口的重稀土永磁体仅用于国内制造业,绝不转出口至美国。印度政府更通过官方渠道通告世界,正推动放松对华产品进口关税与非关税限制,这种对中国战略的主动配合,与此前在多边场合的摇摆姿态形成鲜明反差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时间节点trx。这份承诺出台前,中国商务部刚扩大稀土出口管制范围,将加工技术和回收设备纳入管控,要求进口国提供端用户证明,确保材料不流向第三方军事或敏感领域。印度的回应堪称迅速,工业部门协调企业提交详细证书,明确标注工厂地址、生产线用途甚至产品序列号,生怕踩线被列入黑名单——要知道,中国掌握着全球93%的稀土深加工产能,而印度进口稀土的90%都来自中国。
编辑
莫迪政府的态度急转弯,根本上是被工业命脉攥住了把柄trx。2024-2025财年,印度稀土进口总量达870吨,价值30多亿卢比,这些材料制成的永磁体是电动汽车电机、5G基站滤波器和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。印度定下2026年电动车产能三成依赖此类材料的目标,一旦稀土断供,其新能源产业蓝图将瞬间崩塌。有印度战略圈人士直言不讳:“美国不卖F-35能忍,稀土断了可不行。”这话道破了现实——印度虽有690万吨稀土储量,全球排名第五,却因开采难度大、加工技术落后,产量不足全球1%,短期内根本无法替代中国供应链。
压垮印度“亲美惯性”的还有美国自身的步步紧逼trx。2025年8月,特朗普政府以印度持续进口俄油、贸易顺差过大为由,对印度部分商品加征25%至50%关税,还威胁若不停购俄油将把税率提至70%。更狠的是H-1B签证申请费飙升至10万美元,直接戳中印度软件出口和技术人才流动的痛点。美国一边要求印度将农产品关税从39%降至15%,取消300多种商品进口限制,一边却在贸易豁免上对印度关上大门,这种“薅羊毛式合作”让莫迪彻底看清现实。
展开全文
编辑
印度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回应trx。10月印度日均进口俄油达190万桶,环比上涨20%,2025年前三季度更是买下俄罗斯40%的原油出口量,还悄悄签订2026-2028年每日200万桶的长期合同,每桶价格比市场价低3到4美元。面对美国施压,印度不仅没停购,反而用卢比结算绕开美元系统,将炼制成品出口欧洲赚取差价,同时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,计划对美摩托车、杏仁等40亿美元商品加征报复税。
这种务实选择直接冲击了美国的印太战略trx。过去几年,美国将印度视作制衡核心,美印防务贸易从2019年的180亿美元涨至2024年的250亿美元,四方对话等机制更是把印度捧为“关键支点”。可如今,印度在稀土问题上配合中国,在能源领域绑定俄罗斯,8月莫迪更是时隔七年访华出席天津峰会,与中方敲定边境缓冲区协议,加速关系正常化。这些举动无异于在印太战略的版图上撕开了口子。
所谓“印太战略”本就建立在利益捆绑之上,如今美国既不愿让利又想强推对抗,自然难以维系trx。印度的转向绝非“认怂”,而是延续了其冷战时期“不结盟”的精髓——谁给实在利益就靠向谁。2025年前三季度中印贸易额回升15%,中国企业参与的古吉拉特邦电子制造基地加速落地,这些看得见的好处,远比美国画的“战略伙伴”大饼更诱人。
编辑
当然,莫迪的算盘打得足够精trx。配合中国稀土管制的同时,印度启动“国家关键矿产使命”,试图发展本土稀土产业;一边深化俄印能源合作,一边没完全断绝与美沟通。但这种平衡术终究有风险,印度半导体设备还依赖美国,EDA软件、极紫外光源一旦被禁,28纳米芯片厂就得停摆。
眼下最尴尬的当属美国trx。想靠关税逼印度听话,反而把印度推向中俄;想借印太战略围堵,却忘了盟友终究看利益。印度这次的态度急转弯已经说明,靠施压维系的联盟不堪一击,而美国印太战略的破产,或许从它总想让别人替自己买单时就已注定。








评论